姓 名: | 王皓毅 |
---|---|
学 科: | 再生医学 |
电话/传真: | +86-10-82619213 / |
电子邮件: | wanghaoyi@ioz.ac.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3号 ac米兰中国官网 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 器官再生与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100101 |
更多信息: | 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组 |
简历介绍:
王皓毅,博士,ac米兰中国官网器官再生与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组组长。长期从事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和细胞治疗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开发多种新型TnpB小型基因编辑工具和DNA转座子工具,这些原创性技术的建立为解决基因编辑关键“卡脖子”技术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限制提供了重要支撑。在人多能性干细胞和T细胞中建立了高效的基因编辑方法,开发了多种基因编辑构建增强型和通用型CAR-T细胞策略,并合作开展了基因编辑CAR-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入选国家引才项目(2015年)。任中国遗传学会基因编辑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人类可遗传基因编辑委员会委员。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担任首席科学家,承担中科院先导专项子课题和农业农村部项目课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Nature Biotechnology、Cancer Cell、Cell Stem Cell、Cell Research、Nucleic Acid Research等杂志上,已发表SCI学术论文八十余篇,总引用次数过一万七千余次 (google scholar统计)。申请中国专利11项,授权3项;申请PCT专利5项,其中一项进入日本获得授权。
教育经历:
2003-2009 美国华盛顿大学 分子细胞生物学 博士
2001-2003 美国迈阿密大学 动物学 硕士
1997-2001 厦门大学 生物学 学士
研究领域:
高效和精确的基因工程技术对于生物医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研究组的科研兴趣在于开发和应用最新的基因工程技术,在人细胞中进行精确的基因修饰与改造。一方面挖掘开发全新的基因编辑与基因写入工具,建立全新基因组改造技术;另一方面应用这些技术在T细胞和干细胞中进行基因改造,建立新型细胞治疗方法;。研究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开发
ZFN、TALEN和CRISPR技术乃至分子生物学中广泛运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聚合酶等工具酶大部分来自于不同物种的功能基因研究。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大量新物种的基因组完成测序和组装,但大量编码新型蛋白的基因功能未知。我们希望基于数据驱动的研究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和高通量自动化实验平台,高效挖掘具有成为基因工程新工具潜力的候选系统,然后通过进一步优化,构建具有新功能特性的基因工程新技术,为生物学研究和疾病治疗提供更为有力的工具。
二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发新型细胞治疗技术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 细胞疗法作为全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凸显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以T细胞为基础的疗法和基因编辑相结合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T细胞中优化基因编辑技术,建立新型的细胞治疗方法。同时我们也在T细胞中建立进行高通量遗传学和小分子筛选的技术,以期为免疫治疗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2025-2029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2425035)项目负责人
2024-2027 中国科学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先导专项(XDC0200201)任务负责人
2023-2025 农业农村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2023ZD0407401) 课题负责人
2019-2024 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计划 (ZDBS-LY- SM005)项目骨干
2019-2023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A0110000) 项目负责人
2018-2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3269) 课题负责人
2018-2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31722036)课题负责人
2018-2022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A0107703) 课题骨干
2017-2022 中国科学院再生医学先导专项(XDA16010503)子课题负责人
2015-2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1215) 课题负责人
2015-2017 科技部863计划课题(2015AA020307) 课题负责人
2014-2015 中国科学院干细胞先导专项(XDA01010409)子课题负责人
代表论著:
(*共同第一作者, #共同通讯作者)
写给考生的话:
真正好的科学研究是充满乐趣和成就感的,希望我们能一起体验科学的魅力。